以案说法丨未成年人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相关的法律问题-全球焦点
来源:百度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6-29 19:34:28

以法官视角说说案例中的法理人情

抽丝剥茧

梳理案件脉络


【资料图】

层层解析

理清法律权责

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FM96.3吉林教育广播联合打造的普法直播节目《以案说法》于每周二、周四7点30分到8点,在FM96.3播出,法官做客直播间,为您以案说法。

本期主题:

未成年人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相关的法律问题

主讲人:榆树市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三级法官 尤丽丽

精彩片段采撷:

主持人:在校学生杜绝犯“帮信罪”需要注意什么?

尤丽丽:在校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收入来源,容易被忽悠或被诱惑,触犯此罪名。首先,同学们要树立法治思维,不被蝇头小利诱惑,对犯罪话术要保持警惕,不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。其次,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。部分学生超出自身经济条件的消费习惯,不仅容易落入“校园贷”的陷阱,还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欺骗诱惑,向他人出售“两卡”进而落入“帮信罪”陷阱。此外,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,拒绝向他人提供含有个人身份信息的银行账户、电话卡等。需要警惕:受老乡、校园周边不法分子蛊惑,出售、出租“两卡”;在校园里招揽同学收购“两卡”;在实习兼职过程中受骗,提供“两卡”等等。

牢记防骗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。不要非法出售银行卡、手机卡!记住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也不会掉落馅饼,你的这些闲置的“银行卡”“手机卡”很重要。它们就相当于电信诈骗的得力助手,不仅能帮助电信诈骗行为得逞,把赃款洗白,还增大了公安机关追查难度。自身“两卡”不应出售,他人“两卡”更不应购买!生财有道,切勿以身试法!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要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和各种第三方支付账号,也不要向他人购买,防止自己沦为犯罪“工具人”。 不登录来历不明的网址、短信及邮件,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;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安全控件和客户端软件,关闭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功能;设置较为复杂的账户密码,不使用简单数字排列的密码或以生日、证件号码、电话号码等为密码。

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保护好个人信息,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、手机、银行卡、网银U盾等;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,对于废弃不用的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,不随意丢弃、买卖。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大意或贪图蝇头小利而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。甚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……

发现有买卖电话卡、银行卡“两卡”违法犯罪行为,及时拨打110向有关部门举报。

原标题:《以案说法丨未成年人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相关的法律问题》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人人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